非池中物

十多歲至二十剛出頭日子,總是以為自己非池中物。自己總是了不起的。沒有什麼成就,都只是懷才不遇。現在三十已經不遠的時候,碰了很多釘子。見也比以前多,比自己有才幹不少於天上的繁星。自己也只是一個小人物,盡了力,就已經好了。

水果酒

水果酒通常有萍果、芒果、香蕉來釀成的。也是我近來比較喜歡的酒,那種比較香及甜,真是很"Fruity" 。在懂品酒的人來看,我是在說傻話。但我就是一個不懂品酒的人。就算給我品什麼法國名酒,都是品不出什麼特別的。不如,去喝那種水果酒,去滿足小弟的口感,而且花費極低。一瓶都只是十元上下的。

左至右,直行書寫

今天晚上,在教會聚會,拿一本聖經公會出版的中文聖經。文字是由左至右,直行書寫。給我一種家鄉的感覺,不是因看到中文書而是,那種印刷的格式。其實, 中文的書寫向都是左至右,直行書寫的。只是近這三十年多,我們用英文的書寫格式來寫中文的。電腦文書處理普及之後,更受影響,基本設定就是英文的書寫格方的。

 

也許,再過十年,由右到左,橫排書寫會變成"正確"的中文書寫格式,大家不會記起那種傳統的格式。 

Should he enter university?

I read a news from Hong Kong,http://hk.news.yahoo.com/070823/60/2e9up.html.
Recently, a nine years old kid got 2A1B in GCE A-Level. He successfully entered a university in Hong Kong. I am wondering whether entering university is the best choice for him. Entering university is the best way to use his talent, but how can he have a happy childhood in a university? In my case, my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education is not a good place for studying. On other hand, there is a place I knew a lot of good friends and learning to be with people. Is there a way to allow him live like a nine-year-old kid?

“隨宜應變,有伸縮餘地”

錢穆先生的”中國歷代政治得失”中評漢代的皇權與相權之間是沒有明文界定的。他說長處是”隨宜應變,有伸縮餘地”。其實,這一例是可以說是中國人的管理方式.什麼都是沒有明文界定,解決問題是”隨宜應變,有伸縮餘地”。小時候,上一輩的總是常對我說,”凡事不可以說得太死,要有伸縮餘地”。

夫妻如衣服

今日,與人家談及某遠親的事,外婆說他待自己的妻子比其他同姓親人好。當然,是的。也許,因我在教會生活多年。聖經說:兩人成一體。妻子是我的身體另一半。但在上輩的觀念中,”夫妻如衣服”。太太是外姓人,有事是會離開的。我記起外婆常常要小心識女仔,她們會騙了我的”身家”。同姓的就是自己人,有事是大家一起去受的。所以有”兄弟如手足,夫妻如衣服”的一句話。
現代社會是不同的,我們已經沒有了是什麼同姓兄弟。社會是由小家庭組成的。夫妻都是小家庭的核心。夫妻之間就是我最親的人。婚姻不再是以前的盲婚啞嫁,是一種變相的交易。現在婚姻是一種承諾。大家是選擇的。基督徒而言,更是一生的責任。夫妻不再可以如衣服,愛穿就這件,不愛就換另一件的。我不待她好,應該待誰好?!

文字上的脂肪

常常在愛情小說、文散、Blog,甚至在年輕人的口中,都聽到如此的說話:”因為對您的愛如此深,把我帶到您身邊。但也因愛您的多深,卻阻隔了我們。”除了太誇張之外,兩句句子互相的矛盾。為何那種”愛”把”我”您的身邊,又阻隔了”我們”?看來好像只是為了加強文字的激情。我就稱那些就是”文字上的脂肪”。那些文字可以刪除,也沒有全文的脈絡。可有可無的。

用那個手法去加文章的效果,其實也沒有什麼問題。但如果只是數千字的短篇,就用了好數十次,太膩了。就好像弄菜時,加一點油,味道會好一點。但是加了很多的話,太膩了。

“端午節快樂”

今日是端午節,我收到了好幾個”端午節快樂”的電郵。我總是怪怪的。其實,在近這幾年,常收到”中秋節快樂”、”元宵節快樂”等等。但是在小時候,甚至少聽到的。我相信是大家都引入了西方的節目祝福語,如”聖誕快樂”、”新年快樂”。

那麼何怪之有?因為中國的節日不是一定要來快樂。 除了,春節之外,都不是有什麼特別的祝福語。節日都主要”活動”都是祭祀。祭祀之後,一家大小吃餐飯(一般來說,都是吃祭物。)一切都是宗族活動。都說不上什麼”快樂”的事。

也許,現在我們西化了。中國節日也如西方節日都是一種假日。大家出外去玩玩的。當然,是希望有快樂的。”快樂”是很個人的。現在,節日也不是一種宗族的事。那是我在那一天過得好不好才是重要的。現在是以個人為中心的,”快樂”好合用。

那麼西化又有什麼的問題?中國節日在現代社會中就是這樣,又如何的?我不是中國文化的基要派。我不覺有什麼問題。都是一種文化溶合。中國文化曾受西域文化的影響。現在,西化也沒有什麼。而且祝福語都出自朋友的好意。只是想用這來談一談中國節日文化。

香港人,大香港

公司同事說我永不嘗試其他國家的食物。

我其實不是嘗試,只是經濟上的考慮,香港的食物,真是比較便宜的。

但香港人真是比較不接受另國的文化。

我常常聽到朋友說,”澳洲真落後,香港先進得多。” ,”香港是這樣,香港是那樣….”

香港人總是把香港為中心 ,大香港主義。

香港最先進的。

真是最先進的,比其他先進?

我一個很好的例子,香港朋友總是說澳洲的巴士票真是十分落後,澳洲科技真低,為什麼來香港買八達通系統。

諷刺的,根據 维基百科,八達通系統是一間總部位於澳洲珀斯的ERG Transit Systems設計的。澳洲不是沒有這樣的科技,我認為只是香港有7百多萬人,人口有多集中,及香港人大多數都是用公共交通工具。而澳洲是人口分散的,全國都是有二千多萬人,最大城市都只有三百多萬人。那麼只是很難維持一個電子收費系統。而且澳洲人是不會像香港人能接受給50元按金的。

那麼,不是科技的問題,只是大家選擇了不同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