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神文化與基督教

神學論

根據我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理解,可以說是中國是一個多神文化的國家。在民間信仰中,道教神仙、佛教的佛及民間傳說一些神化的人物都是「神」。中國人覺得「神」是一個擁有超自然力量的上位者,所以中國人對一切的「神」都存有一種尊敬的心,甚至希望討好「神」們,從而得到幫助及保護。而且甚少主動開罪「神」,盡管是外族的「神」。所謂「入屋叫人,入廟拜神」。不論,廟中是放了什麼的「神」,都會尊敬的。除非另的信仰阻礙他們的舊有的信仰,才會有所行動。所以有些上一輩的弟兄姊妹常說他們當年信主時,大多都會遇到家人的反對及阻止。問題不是怕他們信主,而是家人怕他們信主,會不再拜祖先。

反觀我們所信的基督教是信一神的,不可以有另的神。對於在中國文化成長中的來說是很難理解的。我曾聽一位老人家說是拜神,不過,她也認同基督教的神是好的,所以她入教堂時,也很尊敬耶穌的。我猜她的意思自己是可以基督教共存的,她也是接受基督教。其實,中國人可以接受在文化中多一個基督教的神。不過,不可以只信基督的神。

來看中國多神文化,把「神」看得比較實用的,可以保護自己,就可以是他們的「神」。而我們對我們的 神,比較感情的。當然我們的 神是愛我們,保護我們的。不過,在我的個人信仰經歷來說,我與 神是一種關係,我們常用父與子來形容的。我們常說 神會我們的罪或我們在罪的苦,而傷心的。也常說「那是 神所喜悅的」。我們的祈禱有時是與 神說心事的。我們也會感受到 神的心情。是一種相向性的關係。

就是這一種的關係是獨一的,所以我們只信一神。有傳道人用父親作比喻,好像父親只可以有一個,所以只有一段父與子的關係。再者,關係是相向的, 神愛我們,我們也愛 神的。我們知道我們所愛的 神不喜歡我們敬拜另的神。所以我們不可以有另的神,就好像不會幹我們所愛的不喜歡的事。

因此,我們與中國朋友談及信仰的事時,我會分享我信主是因那份與 神,好像父子之情。

澳洲總理府

澳洲總理府

上次到Canberra旅行,我們的旅遊車經途澳洲總理府。不過,什麼也看不到的。只見一面很大的澳洲國旗高掛,及很多大樹,就什麼建築物也看不到的。

那裡始終是總理的家,不應該是景點來的。我想沒有人希望自己的居所成為景點,不時有遊人來打擾的。所以不看也罷!

不過,在總理的網頁上看到他的府第的照片。原來是一座歐陸色的別墅來的,及名為"The Lodge"。看來幾古雅的話!

自私可助改善情侶關係

相處之道

早幾天看Today Tonight時,報導有作家提倡,自私可助改善情侶關係,並訪問了一些「成功」個案。她認為要了解自己的需要,並要向對方提出。最終透過雙方提出自己的需要,大家知道雙方也喜歡,所以可以做。什麼是其中一方不喜歡,所以不可以做。那麼大家都可快樂,更了解對方。

我同意情侶要坦承,喜歡什麼,不喜歡什麼是要說的,溝通多一些是一件好事來的。不過,如果您真的在意自己的伴侶的話,對方的喜惡是您是知道的。若要對方說出口來,即是自己已經不在意的,已經開始不珍惜對方,對方的喜惡已經不重要。說出要求,您只會覺得對方要求多多,最終只會吵架收場。那些不是大家不懂自私,只是情侶的愛已經過了期。

再者,那作者要說大家要「自私」。我認為她是要了自己為本位的。要自己了解要什麼,希望可以在大家情侶關係中滿足自己的需要。對不起,我認為愛不是如此的,她的想法好像把情侶關係如同作買賣的。如果喜歡一個人,會討對方的歡喜,迎合對方。是對方出發,不是自我中心的!

我認為雙方是溝通、了解,清楚大家的喜惡,那是付出,那是因著愛的,自私是沒有幫助的。

除夕倒數

New Year Firework 2010

我們Brisbane除夕倒數,是在我們河邊的Southbank。而且除夕倒數之後,踏入新一年,還有煙花表演的。還有今年的煙花好像特別壯觀的,有些煙花發上天空時好像一棵金色的樹,很美的。再者,除了煙花之外,還有激光表演,他們用激光在對岸的建築物牆外不同的圖案。

我推測因2009年是Queensland建省一百五十周年,所以今年煙花特別美的!(因2010年的煙花都在2009年準備的,所以推測他們也把這次活動定為2009年慶祝建省一百五十周年之一!)

Brisbane唐人街大翻新

唐人街大翻新

早前在SBS的廣東話電台節目中,知道了Melbourne市政正在計劃活化唐人街。我們Brisbane的唐人街也有新計劃。在上年,唐人街已經開始重建。到了現在,看來幾不多完工了。路面已經蓋上了新的石磚,還有幾個金屬架架起了。不過,對於唐人街來說,應該是要有中國傳統風味的。現在,灰灰黑黑的地石磚,加上一個又一個的金屬架,好像太「Cyber」了。

八十後的機會?

上位?

續昨天有關八十後的文章的。

有些人認為八十後太激進的,也許他們真是比較激進一些。雖然如果我在香港,我不會參加他們的行動,也不太認同他們。不過,也許,那麼就是年輕的表現。而且八十後是值得同情的,八十後好像是沒有機會的一輩。

如果是50、60年代出生的,剛好會遇到八十年中後期,由於要準備97年的香港主權移交,有不少高層職位要本地化,他們就是接替那些外國人的最好選擇,那是他們的契機。70年代出生的,他們大學畢業時正是90年代,那時是香港的移民潮,大量人才外流。那時香港正是求才若喝,70年代出生的大學畢業生根本不會擔憂自己的前途。再者,香港的經濟是急速發展直至1997年,因此他們更加不會憂心的。

反之,八十後是沒有如此的契機,更是經歷不少的挑戰。首先,遇到97年的金融風暴,那年剛好是80年出生的年輕人中五畢業,所以當時如果找不到升學的機會,畢業就是開始失業。

接著,就是2000年的科網熱。那年,高考考得三科甲才可以升上有關電腦的學位課程的。不過,2003年他們畢業時,科網泡沫已經暴破的,那些大學畢業生的薪金只是有數千元的。後來,香港還遇沙土,經濟再一次下滑,好像今年中才好一些。

八十後就是好像沒有遇到什麼的契機,只有挑戰。

我認識的八十後

八十後?畢業生?

那一班八十後的年輕人成為了反高鐵運動中骨幹,吸引不少傳謀及社會人士注視。我閱讀很多有關他們的報導及聽聞很多電台節目名嘴談及他們的,有些說他們是社會運動的新希望,有些說他們太激進。那麼熱烘烘的話題,當然我的網誌要談談的。

沒錯的,我當然不是八十後,雖然如果遲數天出生,我也是八十後。不過,我已經開離了香港幾不多十年了,所以如果我直接評論他們,是比較片面的,我只可以用從傳謀中的報導作文章的基礎。因此,我主要會談及那一班在澳洲二十出頭時留學生,他們都是來自香港八十後,也與那班反高鐵運動的年輕人年齡相約的。在朋友及教會圈子中,與他們的接觸很多的。

我發現他們是很理想化。也許,年輕人就是如此的,每一個人二十出頭時也是有一份理想化的童真。但出了來社會打滾了好幾多年。社會就是很不理想,總有不公平之處。我們會接受自己的職業不是自己最喜歡的,我們明白每一個社會都有不完美之處。

他們是喜歡突破規章。他們的行動是難於預測,他們總是不時會帶大家給「驚喜」。例如,回香港放暑假,他們也會安排「Farewell Lunch」。一般來說,「Farewell Lunch」是為了送行的,有人要遠行,大家彼此之後不容易再相見,才會特意安排一個聚會與他相聚。我有一位八十後朋友說:「在2009年,沒有機會再見,要在2010,才再見,所以要Farewell。」

八十後是一輩比一輩更吃不了苦的。我們(85年之前出世的)的留學生是比較上輩的更舒適的,大家都是大多不用兼職。不過,我們也會在暑假中多修一、兩科,希望快畢業。二十出頭的八十多已經在十一月暑假剛開始時全部回港的。

八十後是欠缺表達詞彙的。我總是只常聽到什麼「爆」、什麼「勁」。好像大家八十後都認為用「爆」和「勁」足以形容一切的事,好像找不到別一個字來用的。

說了不少八十多的特性,也應該是時間休息一會,也許明天再談的。

 

Moran’s Falls

Morans Falls

1月2日,我們去了Lamington National Park,除了去主要景點Tree Top之外,我們也去了Moran’s Falls。

其實,有些失望的。我們預期它應該好像Springbrook的瀑布般(如下圖),Springbrook National Park也是鄰近Lamington National Park的。

Springbrook

不過,Morans Falls的山路是比較易走的,而且只有4.6KM的。我們上次一行是比較多女生的,所以都是Morans Falls比較適合的,只是少於兩小時的路程的。

Gold Coast聖誕樹

Gold Coast聖誕樹

我發現在澳洲好像每一個主要城市也會在他們的人流最多的地方放置聖誕樹。Sydney會在Martin Place放置聖誕樹,而Brisbane會在King George Square放置聖誕樹。在上個星期去了Gold Coast,我也發現在Gold Coast人流最多Surfer Paradise也有放置聖誕樹!

聽故事

學聆聽

我是一個喜歡說故事。我一向只懂說,不懂聽的。

 不過,經歷這好幾個的年頭,停了幾個不同的地方。

我明白了作一個聆聽者,作一個「古仔佬」更重要的。

現在,我不單喜歡說自己故事,也喜歡聽別人的故事。

特別是喜歡一位朋友說的故事,也許,因為她是聲線親切。

聽她說她的故事,好像回到幼稚園時,聽老師說故事的,十分溫暖。

聽她的故事、理想,我的心也溫暖起來的。

雖然我依然是一個急於表達自己的人,不時會打斷她的說話,問她問題或是表達自己的人。

不過,我依然希望她說多一些故事的。

現在,不會只說自己的故事,希望了解自己,會聽人家的故事了解別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