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 can’t make it, sorry.

My friend said, ” You can’t make it , this is not because of no time, that is because you don’t want. Even you have not time, if you want , you can arrange that.”

He is so young and free. I am old, I can’t do things without considering other committments. The young guys always think we are lazy and sitting in our comfort zone. We have spent a lot of effort to get our job done.  We have to protect the things we have at this moment. Moreover, I don’t think I have to deal with the problems at this moment. I don’t need to fright and confront with those guys. They don’t take care about themselves. They do the things without considering cost.  I am not.

夫妻如衣服

今日,與人家談及某遠親的事,外婆說他待自己的妻子比其他同姓親人好。當然,是的。也許,因我在教會生活多年。聖經說:兩人成一體。妻子是我的身體另一半。但在上輩的觀念中,”夫妻如衣服”。太太是外姓人,有事是會離開的。我記起外婆常常要小心識女仔,她們會騙了我的”身家”。同姓的就是自己人,有事是大家一起去受的。所以有”兄弟如手足,夫妻如衣服”的一句話。
現代社會是不同的,我們已經沒有了是什麼同姓兄弟。社會是由小家庭組成的。夫妻都是小家庭的核心。夫妻之間就是我最親的人。婚姻不再是以前的盲婚啞嫁,是一種變相的交易。現在婚姻是一種承諾。大家是選擇的。基督徒而言,更是一生的責任。夫妻不再可以如衣服,愛穿就這件,不愛就換另一件的。我不待她好,應該待誰好?!

Keep it down

人大了,處事的方法都不同了。以前,常常認為長輩十分保守,怕討”痳煩”。現在,自己都開始明白他們。我現在解決問題的方法就是”Keep it down, Keep it low profile”。這樣,事情會簡單一些。

T-34與”豹”坦克

我近來閱讀”百年兵器檔案”,看到蘇聯的T-34與德國的”豹”坦克之別。”豹”坦克比T-34精密,但是在5年內,T-34 已經生產了40000輛,”豹”坦克只是5500餘輛。結果以數量取勝。那使想起現代經濟中,是否那種策劃應用在現代社會中。我們是否以低檔次的產品。關鍵是否我們可以40000件的利潤勝5500餘件高檔次的產品呢?

文字上的脂肪

常常在愛情小說、文散、Blog,甚至在年輕人的口中,都聽到如此的說話:”因為對您的愛如此深,把我帶到您身邊。但也因愛您的多深,卻阻隔了我們。”除了太誇張之外,兩句句子互相的矛盾。為何那種”愛”把”我”您的身邊,又阻隔了”我們”?看來好像只是為了加強文字的激情。我就稱那些就是”文字上的脂肪”。那些文字可以刪除,也沒有全文的脈絡。可有可無的。

用那個手法去加文章的效果,其實也沒有什麼問題。但如果只是數千字的短篇,就用了好數十次,太膩了。就好像弄菜時,加一點油,味道會好一點。但是加了很多的話,太膩了。

三十而立?擔起一頭家?!

三十而立?擔起一頭家?!我們這一輩70年未、80年代出生的真是可以三十而立的?身邊朋友都說能夠自己照顧自己已經很好的。甚少朋友不是與家人同住的,更談不上可以改善家庭生活。我記過上一輩常說:”出了做事不久,可以與家人從共居到私樓。”我們這一輩不及上一輩?!

也可以說是,也可以說不是。是的話,當年的大學生是天之驕子,只有幾個百分比的年青人可以升上大學。我們真是沒有那麼厲害。第二個,我們真是沒有上一輩能吃苦,我們的花錢能力比賺錢能力更高。他們在這方面勝了我們。

不是的,時代變了。現在的社會不同60、70年代。當年是香港正值發展階段,有機會很多。現在,香港是一個已發展的社會。社會的流動少了很多。一切都有秩序,想希望”上位”,真是不易。其二,上一輩太厲害,家中已經一切都可以了。再要改善都不易了。我們也有我們的限制。

不過,怎樣說都好!我們一定要努力,上一輩都已經老了。我們都要擔起一些責任。

“端午節快樂”

今日是端午節,我收到了好幾個”端午節快樂”的電郵。我總是怪怪的。其實,在近這幾年,常收到”中秋節快樂”、”元宵節快樂”等等。但是在小時候,甚至少聽到的。我相信是大家都引入了西方的節目祝福語,如”聖誕快樂”、”新年快樂”。

那麼何怪之有?因為中國的節日不是一定要來快樂。 除了,春節之外,都不是有什麼特別的祝福語。節日都主要”活動”都是祭祀。祭祀之後,一家大小吃餐飯(一般來說,都是吃祭物。)一切都是宗族活動。都說不上什麼”快樂”的事。

也許,現在我們西化了。中國節日也如西方節日都是一種假日。大家出外去玩玩的。當然,是希望有快樂的。”快樂”是很個人的。現在,節日也不是一種宗族的事。那是我在那一天過得好不好才是重要的。現在是以個人為中心的,”快樂”好合用。

那麼西化又有什麼的問題?中國節日在現代社會中就是這樣,又如何的?我不是中國文化的基要派。我不覺有什麼問題。都是一種文化溶合。中國文化曾受西域文化的影響。現在,西化也沒有什麼。而且祝福語都出自朋友的好意。只是想用這來談一談中國節日文化。

Getting out of my comfort zone

昨晚,與一位弟兄談天時,說我常在自己的comfort zone內。

年輕,真好了。他可以依法選擇自己的路。真是現在的工作及財政,不再容許我那麼自由。

年輕,什麼也沒有,從頭開始,倒是容易的。走出comfort zone,真是”Nothing to lose”。

現在,有的不想再失去。他說我應出來交多一些朋友,現在,真是想花多一些時間在工作方面。

而且,與我同年的,都是已經出了做好幾年事,大家也不像如他的小伙子那麼容易與人家熟絡,大家會懂得保護自己。